【圖片解說】具有鞭促我等等一定要去慢跑的功能的料爆多涼麵。
這是我外婆(我們都叫頗婆)的食譜。配菜除了小黃瓜絲之外,還會有紅蘿蔔絲、綠豆芽和蛋絲,色彩繽紛。每次她都會做兩種醬,一種加了蔴醬,一種則是單純的醬油醋,為了應付口味各不同的孩子和孫子。我從來都不愛蔴醬,這種軟軟糊糊口感味道複雜,像是從牛的胃裡反芻出來的東西,都會讓我無法吞食。我特別愛加上更多一點的白醋,外公就會取笑我是「老陝西」。
很小的時候就開始吃外婆的涼麵。記得以前只有三個電視台,某天在外婆家午睡,揉著眼睛起床時,看見外婆坐在客廳裡,一邊看著中視哼哼哼的京戲,手裡一邊撕著雞絲,旁邊擺著的是已經掐頭去尾好的綠豆芽,和擺在大蒸籠裡開著電風扇伺候它吹涼的麵。這是我對外婆的涼麵,最初的記憶。
長大之後,回外婆家時看到大蒸籠擺在一旁吹電風扇,就知道要吃涼麵了。阿姨姨爹舅舅舅媽表兄弟好多人,一準備起來,外婆像是要燒給軍隊吃的一樣。我在台灣沒有表姊妹,不管在外婆家吃什麼,外婆總是嫌我吃的少:「上次那個xxx哥哥(弟弟)來都吃三碗,你一小碗都吃不完」,我記得那天吃的是牛肉麵;不然就是都已經二十歲上大學了,外婆還是不停勸菜:「沒關係,不要怕變胖,反正你還在長大啊」。
(笑)。外婆手藝好,在台灣的時候,我常打電話問她問它那個那個該怎麼做。前兩個星期聽到fish去家裡,吃到媽媽從外婆家帶回來的冰糖蹄膀,有種酸酸的羨慕,那不應該是我吃到的嗎?幸好,涼麵的食譜,我可是記得牢牢的,就算在捷克做起來,也一樣是外婆的味道,完全不走味。只是,非常想念外婆的心情,也一樣帶著來,在心底牢牢的。
我想把這個食譜寫下來,用來想念外婆。也希望有人可以分享到我對於外婆溫柔溫暖的回憶。
頗婆涼麵在捷克(兩~三人份)
【主要材料】
乾麵塊三個
雞胸肉兩塊
小黃瓜一條
【醬料】
大蒜五瓣
醬油
白蔴油
白醋
糖
水
花生米
【做法】
麵主體
1. 雞胸肉大約十五分鐘沸水煮熟,放涼撕成絲後灑一點鹽提味
2. 乾麵塊煮熟後撈起瀝水,加蔴油拌拌放涼
3. 小黃瓜挫絲
醬料(顯示為不負責任)
1. 大蒜壓泥
2. 大概十湯匙的醬油(一匙為老抽)
3. 大概四五湯匙的溫水化開六七茶匙的糖
4. 大概四湯匙的白醋
5. 大概一茶匙的蔴油
6. 混在一起
7. 湯匙為喝湯的湯匙一瓶匙,茶匙為喝茶的小湯匙凸出來一大匙
【碎念】
乾麵塊
散熱中的麵
在台灣時,其實我不怎麼愛吃涼麵,因為我超不愛吃黃色的油麵,軟軟油油的很沒口感。我只愛吃外婆做的涼麵。
外婆會用普通的陽春麵,先丟進沸水裡,一開之後馬上撈起,換成蒸籠大火蒸十分鐘後,拌些蔴油放涼。這樣的麵條吃起來很彈牙,也比較健康,沒有黃麵裡的鹼什麼的。
在捷克,根本沒有新鮮中國麵條,自己做大概會做到天荒地老。超市裡有簡易的乾麵塊,用來煮牛肉麵時,我嫌它沒有柔軟細膩的口感,可是用來做涼麵卻正好。
我發現煮這種乾麵塊有個秘訣,就是水要多,火要大,時間要久,不要怕它爛掉。它雖然看起來很像泡麵,但煮的時間遠遠要多過油炸麵塊甚至是辛拉麵。看它的產地是大陸廈門,不禁讓我開始懷疑橡皮筋做成黑心麵條的可能性。不過省去了蒸的步驟,倒很輕鬆。
大概耐心勇敢煮個至少十分鐘後,就可以撈起瀝乾拌些蔴油放涼了。
雞胸肉
千萬不要煮太久,煮太久會很木(大家說的「柴」)。大約是大火煮十五分鐘。除了完成後灑一點點點鹽提味外,沒有什麼秘訣,就是耐心。
我記得某次我請胖馬把我撕雞絲,他老大毫不猶豫答應,活像個熱心公益服務人群的乖孩子。三分鐘閃電後他拿回來......那是雞絲嗎???!!!是雞條雞棒雞柱吧??!!我們丈量的單位真的不太一樣,我只好含淚默默再把它撕成絲。
小黃瓜絲
我發現在捷克和在美國某個小鄉鎮一樣沒有正港小黃瓜,只有水腫脹大需要喝蜈蚣草的偽小黃瓜。
它的體型跟大黃瓜一樣,可是表皮和味道又跟大黃瓜沒有太親密的關係。這種小黃瓜很煩,因為中心厚實又含太多水份,做起涼拌還是挫絲就很難有期待的清脆感。所以只好挫一挫之後,狠心用手把水份壓出來倒掉(有種衝動想拿面膜紙來敷臉),不然等一下拌進麵遇到醬料,出水出得太多,涼麵變成湯麵,就桑心了。
隱藏版之紅蘿蔔絲、綠豆芽、蛋絲
紅蘿蔔絲:因為敝人什麼都吃,除了給馬和兔子吃的紅蘿蔔之外,反正愛吃紅蘿蔔的胖馬不知道原來食譜有,所以就偷偷省略紅蘿蔔絲。
綠豆芽:捷克幾乎買不到綠豆芽,就算買得到,也是侏儒綠豆芽,掐頭去尾不知道還剩下什麼,也失去了跟修長麵條配在一起的整體性。當然也有正常身材的綠豆芽啦,不過價錢就不太正常了,大概是台灣的十幾二十倍,想說不吃綠豆芽也不會死,故省略之。
蛋絲:做起來很麻煩,蛋打散之後加少許太白粉水,煎薄片之後切絲。吃東西囫圇吞有如餓死鬼投胎的胖馬,不太值得我花這麼多功夫做此種精緻飲食,故同等省略之。
(請大家保守秘密,共同抵禦捷克人找台灣人麻煩,好咩~拜託~)
醬料
這個就玄了。我真的很難說明到底什麼要加多少,我發誓我今天調醬料時,下了懸樑刺骨的決心,再怎麼樣辛苦,我也要記起來。可是,我這麼努力記,最後我也只記得我擠了五瓣大蒜泥......。
因為我都是憑感覺一面加一面嚐的(大誤)。
可是為表我的誠意,有以下小心得。
醬油:捷克醬油味道不太香,尤以老抽為怪,充滿塑膠化學味(該不會又是什麼廢輪胎黑心醬油之類的<--我承認我想太多)。所以主要用生抽去調,老抽只要一點點調色即可。
白醋:捷克的醋很酸,差不多可以替代馬桶清潔劑,或是殺人融屍的王水。加點(溫)水,一方面可幫助糖融化,一方面可以調開醬料,不要讓味道都擠在一起。
隱藏版之辣椒油
外婆都是自己炸辣椒油,嗜辣的外公和舅舅,簡直就是把它當作湯汁在喝拌。捷克買不太到辣椒油,照片裡的那瓶,是從台灣來的,可做宮保雞丁和胖馬哭爸哭媽吵著要吃的麻辣火鍋,用途不少。
隱藏版之花生醬
在國外很難找到蔴醬(連找個蔴油都很累,幹),可憐的異鄉遊魂可用花生醬代替。不過花生醬很濃稠,另外要用油拌開,基於台灣帶來的牛仔褲敝人已經都穿不下了,就此省略。
花生米
這個一定要加啊~超俏皮的口感和味道,又可補足蔴醬的香氣,不加就像沒有厚嘴唇長腿只有大奶的安潔莉娜,少了一點重要勾魂元素。
食譜大致上就是這樣。
中午又做了一次涼麵,是這個星期的第二次,美食好動兒胖馬已經出現坐不住的病徵了。
不好吃嗎?我問。
「its nice, but the taste is simple」胖馬覺得這是很周圓的回答,接著探頭探腦地問:「還有昨天的魷魚紅燒肉嗎?」
simple?那請問什麼叫做複雜的taste?愛生氣的我心裡擦出小小的火花,不過姑且念在他覺得我魷魚紅燒肉好吃的份上,勉強不跟他計較。
可是你昨天進門回家時說魷魚紅燒肉聞起來不香ㄟ。我說。
「可是我後來吃之前說:『dont worry. something smells really like shit, but it tastes not like shit』啊」胖馬惶恐解釋道:「而且吃了以後我覺得很好吃」
可是你說it smells like shit ㄟ。
......。胖馬顯示為無言,我顯示為番後冷場的空虛。好孤寂的一對夫妻。(落葉)
啊~~下次來寫魷魚紅燒肉的食譜,比較實在。當然,魷魚紅燒肉,也是我從台灣帶來的,用來想念外婆的菜。